新闻中心 


种子!种子!梳理专家们对“种子”的呼唤

种子!种子!梳理专家们对“种子”的呼唤



     日前,云南省政府以座谈会形式,邀请我省水稻、玉米、马铃薯、甘蔗、油菜、蚕桑等产业的首席科学家,为产业发展建言。为产业而谋,着力点、侧重点各不相同,然而,记者观察到,不同产业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“种子”。

    水稻首席科学家戴陆园以“杂交稻制种全面萎缩”定位我省杂交稻种的现状。“全省杂交籼稻生产面积每年500万亩左右,需杂交稻种子800万公斤,这样一个大产业,省内杂交籼稻育种单位只有文山州农科所,我省目前使用的杂交籼稻组合几乎都是从省外引进,本省选育的组合在生产上难寻踪影,不少地区杂交稻种子数量和质量问题突出……”

    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,其种子供应状况更是乱象丛生。玉米产业首席科学家番兴明在概括玉米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时将“玉米品种多、乱、杂现象十分突出”列在首位。“目前,品种选用不规范,有的甚至不进行引种试验就大面积推广种植,极大地增加了玉米种植的风险;种子生产缺乏计划性,导致有的年份种子供不应求,有的年份种子严重积压。”

    小春作物麦类的种子问题也不乐观。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于亚雄认为,优质专用麦类新品种选育、引进、示范推广滞后,是麦类生产的一大“短板”。“尽快选育一批抗旱高产麦类新品种,加大专用型麦类良种的推广应用,是麦类生产实现突破的主要对策。”于亚雄说。

     大宗粮食作物面临“种子”的困境,马铃薯、甘蔗、油菜、蚕桑、咖啡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子“制约”亦十分突出。马铃薯产业首席科学家郭华春认为:“制约马铃薯发展的最主要问题,仍是缺乏优良的马铃薯种薯,脱毒种薯更新慢,普及率低。优良种薯的缺乏是我省马铃薯平均亩产一直在1000公斤左右徘徊,仅为发达国家的1/3的重要原因。”

    甘蔗产业首席科学家范源洪认为:“加快甘蔗抗旱高糖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,是‘甜蜜产业’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。”油菜产业首席科学家李根泽指出:突破稳产、高产油量杂交种推广应用不足的“瓶颈”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。蚕桑首席科学家黄平说,改变桑、蚕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不够,多丝量、高品质新蚕品种选育与更新不足的现状,做强做大蚕桑产业才有希望。

    种植面积、产量和产值占全国99%的我省新兴产业——咖啡,也为“种”所困。省农科院热作所副研究员黄家雄介绍,全省70%以上的咖啡栽培品种为Catimor系列品种,品种过于单一,蕴藏极大的风险。“遗传育种滞后,缺乏抗逆品种,导致产业缺乏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。”

    种子!种子!梳理专家们对“种子”的呼唤,我们看到优质良种培育滞后、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、推广应用体系缺少推手,是广袤田野为“种”所困的3个基本环节。

    农以种为先。种子处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前端,对农业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。没有“强壮”的种子,就没有强大的产业。“强壮种子”除了专家们大声疾呼的加大资金投入,加快优质良种培育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加快良种的推广应用等措施办法外,破解“种子”难题的视野应更多地着眼于壮大种子产业。

    用市场化、产业化的办法,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、学、研分割、种子产业链割裂等的顽疾已成为当务之急,将种子产业中的种子培育、良种繁育、种子加工、营销和推广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拧成一股绳,科学家、企业家和种子企业合理分工,有机结合,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产、学、研的紧密合作,共建“育、繁、推”一体化实体,种子产业才能强壮,才能在云岭山乡生根、结果。

 

>回到頂部

 



       在线客服
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